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波密 / 援藏工作 / 援藏成果

广东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实施“校地共建”双赢模式

波密县人民政府: www.bomi.gov.cn

2019年02月02日 10:03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年轻、活泼、聪慧、有朝气……他们既是孩子,也是老师,为着心中那一份对远方的向往,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他们提前涉足社会、远离家乡,像“木棉花”一样勇敢地来到雪域高原,与“格桑花”一同绽放在蔚蓝的天空下。

他们就是参与广东省组团式教育援藏“校地共建” 双赢模式的广东高校大学生。为进一步建立校地交往交流交融机制,提升林芝市教育教学水平,2017年6月,广东省与林芝市共同签署《广东省教育厅与西藏林芝市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协议书》,明确自2017年起,广东省11所高校在林芝市直学校、六县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加大对林芝市教育援藏工作力度。

“对我而言,西藏是一片神圣的净土,我向而往之。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希望通过支教实习,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水平,同时还可以向基层教师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这是来自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姚思瑾对这次支教生活的感悟。与她一同前来的有11名学生,分别在林芝市波密县完全小学、中学任教不同学科。

“我是带着一份支教情怀来的,我希望自己能为西藏的小朋友带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快乐成长。”与姚思瑾一同前来的郑莹莹说道。

据了解,此次“校地共建”双赢模式分三步走。一是量身定做,“精准”补充短缺学科师资。广东省针对受援学校在师资上的短缺,精准施策,合理选派在校大学生赴受援学校支教,做到学科专业供需适合,人才选派“精准”到位。目前,选派的158名大学生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学科54人,占选派人数的34.18%,有效缓解了受援学校师资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二是突出重点,“精准”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广东省支援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针对林芝受援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截至目前,林芝市已有319人次骨干教师前往广东,就教研教改、教育信息化内容等方面进行为期半个月至12个月不等的学习培训或跟岗学习。三是发挥优势,“精准”构建全方位教育援藏机制。自“校地共建”实施以来,广东省各高校加强多方面援建力度,已逐步形成全方位高校教育援藏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为受援学校提出教育发展规划建议100多条,组织开展首届“大手拉小手,藏汉一家亲”夏令营、最美教师寻访活动及“进村到户牵手”工程、“手机教师网”送教上门等33项活动。

“以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许典辉为总领队的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和组团式援藏教师资助贫困生113人,金额为67.8万元。仅许典辉一人,就帮扶了4名藏族孩子。”广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冯成志告诉记者。

从林拉公路巴河镇入口下高速,沿着乡镇小道往巴松错景区方向行驶,来自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刘小玲和她的室友梁木清,正在错高乡小学教室里与孩子们书写着他们的青春。

“刚下飞机时,有一点高原反应,但现在基本适应了,学校的领导同事都很照顾我们,学生也特别喜欢我们,我们要像雪域高原最美丽的格桑花一样绽放,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感受天空的蓝,感受天空的纯净与美好。”刘小玲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本文

相关信息